您现在阅读的是
猫和我小说网www.maohewo.com提供的《九零沪上发家日常[弹幕]》30-40(第14/28页)
发行认购证,抢购的人肯定不少。”
陈玲说着话音一转,“但年前发行的认购证才进行三次抽签,中签率就有百分之七十多了,最后总的中签率至少能有百分之八、九十。如果深市发行的股票数量也有这么多,就算销量翻一倍,中签率也能有百分之三四十。”
“没错。”周荣连忙附和,“买一百份认购证只需要一万块,如果能中三四十份,一份认购证能赚三五千,扣掉买认购证的成本,和去深市的开销,至少也能赚十几万。”
陈玲点头,又迟疑道:“但是我看新闻上面说,深市发行的认购证,每张身份证限购十份……”
周荣却觉得这不是问题:“身份证好说,谁家没有亲朋好友,我们又不是去干坏事,找人借来用一段时间就行了,大不了拿钱租,肯定能弄到足够多的身份证。”
陈玲想想觉得也是,但正要点头,又突然想到了什么,说道:“但我们一个人拿十几张身份证,能买上百份认购证吗?”
“不能我们就合伙呗,多找几个人,一起排队买连号的,”周荣思索着说,“多跑几个销售点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
听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情况分析得明明白白,孙淑兰动心了,但想到叶薇一直没表态,问道:“小叶,你想去深市吗?”
“我啊?”
叶薇指着自己,她还没想好。
只听陈玲和周荣两人说的,去深市买认购证这件事好像大有可为,但她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容易。
中签率比沪市认购证低还好说,如果中签的认购证一份能赚三四千,哪怕中签率只有百分之三十,拿钱买一百份认购证也能赚十几万。
但有了单份认购证最高涨到一万块的例子在前,叶薇觉得这次深市发行认购证,各销售点肯定是人山人海。
周荣说可以这个销售点买到认购证,就去下个销售点接着排队,叶薇却觉得他想得太简单了。
是,也可能存在只限身份证,却不限个人购买数量的存在,但这么多投机者涌入深市,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一份认购证都买不到。
而虚空中出现的字幕,也证实了叶薇的想法。
【女主同事想得太简单了,根据我查到的资料,当时新闻出来后,全国约有一百多万人带了三百多万张身份证涌入深市,很多人提前三天去排队,他们这么过去,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概率更大】[1]
【不止人多,当时贪腐还很严重,不仅有内部系统截留认购证,还有的销售点直接暗箱操作,把认购证卖给了关系户,甚至是高价炒卖,没点关系根本抢不到】[2]
【虽然难抢,中签率也不高,只有百分之十,但是能抢到还是很赚的】
【确实,深市的认购证和沪市不太一样,沪市中签一份只能买三五十股,深市是一千股起步,就算每股面值一元,也能抵面值十元的一百股了】
【没错,当时一股差不多能涨十块,中签的认购证平均每份获利在一万左右】
……
中签率百分之十,中签认购证单份获利一万左右,一百份认购证的获利就是十万左右,比他们估算的要少几万。
但跟留在沪市上班的收入来说,去深市抢认购证能获得的收入也算暴利了。
问题在于,去了深市后他们能不能抢到认购证。
现在已经七月底,而认购证八月九号开售,十几天的时间,边防证能不能下来也是个问题。
就算边防证顺利下来了,等她一路辗转到深市,估计也就刚好赶上认购证开售。而深市本地有百万人口,再加上从全国各地涌去的投机者……
所以就算有字幕给的提示,她这么直奔深市也没有任何优势,还是得顶着烈日去排队。
运气好,也许能排到她买到不超过数量限制的认购证。但要是运气不好,销售点存在贪腐,说不定熬了几十个小时,只能等来一句轻飘飘的“认购证已经售罄”。
又或者,她直接去买被炒高的认购证?
叶薇陷入了沉思。
第36章 出发前 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……
直接买被炒高的认购证虽然是个办法,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买一百份认购证,也就能赚十万。
如果炒高的认购证要价三五百还好说,买一百份也就三五万, 最后获利能有五六万。比不上年初沪市发行的认购证收益, 但也算得上暴利了, 值得跑一趟。
可如果认购证价格炒到了九百一千, 收益和投入就持平了,要是再高一些,还要倒亏不少钱进去, 大老远跑去深市就不怎么划得来了。
再有一个, 就算认购证只炒高了几百块,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沪市人, 千里迢迢跑到深市, 一个人都不认识,去哪托关系弄认购证?
要是买不到认购证,又排不到队, 那这趟深市行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。
但叶薇想了许久,还是想跑这一趟。
年初看到字幕时,她正因为机械厂拖欠工资而苦恼着。
其他部门或者车间的职工不知道情况,陈玲周荣等人哪怕知道机械厂账上已经没什么钱,却仍会心存期待。
他们觉得机械厂虽然比不上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,但规模又比那些街道办的小厂大不少, 上千职工关系到上千个家庭,上面肯不会让机械厂就这么破产。
所以那段时间里,他们总是把“一切都会变好的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。
但叶薇觉得机械厂变好的概率非常渺茫,至少在领导班子不变的情况下, 它是不可能变好的。
至于机械厂不会破产?
这些年破产的国营厂难道还少吗?
机械厂在其中并不特殊,它的职工数量也不是最多的,如果不能自救,下场只有一个。
所以厂里出通知要用认购证抵工资,叶薇从孙淑兰口中得知账上连一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,就开始琢磨自己的后路。
但她没有想到,厂里领导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做出的决定,会替机械厂续了一命。
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,但意思差不多,如果不是厂里领导强制发放认购证给职工,如果上半年认购证价格没有疯涨,仅凭他连去年拖欠的工资都没能发放下来这一点,职工们早就闹起来了。
职工闹起来,所有厂里领导竭力隐藏的问题都会暴露,然后加速机械厂的死亡。
叶薇也是因为认购证被转移注意力的职工之一。
这几个月她忙着炒股,赚钱,买房子,没再考虑过机械厂垮了要怎么办。
直到最近机械厂假期增多,而新股上市频率不高,其他股票又不景气,她不需要频繁前往证券公司,空闲时间变多,才又琢磨起了这件事。
年初那会她穷,家庭负担又比较大,所以考虑未来时想的是要尽快找个能赚钱的工作,能继续干会计最好,实在走投无路,也想过去跟杨倩学理发,或者去饭馆端盘子。
但现在她有钱了,选择性更多,叶薇觉得自己也许能做更多尝试。
买房是其中一条,字幕说未来沪市房价会持续上涨,现在买入,以后变现渠道很多,比如拆迁,又或者高价卖出,总之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这段时间她没少去看房,除了沪东那套正在办贷款的房子和商铺,她还看中了两套位于黄浦区的小区房,且都付了定金。
除了房子,商铺也在看,她想好了,等这些房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猫和我小说网首页】 请收藏猫和我小说网 www.maohewo.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